最近一堆朋友都博士畢業面臨找教職的階段,但大家似乎都很恐慌的一件事是不知何去何從,
頂著國內博士的學歷,似乎在教師求職的就業市場上機率就又渺茫了一點,
首先,國立大學的教職缺眼光很高,甚至之前有個老師跟我說,
現在台清交成幾乎不可能晉用剛從國內畢業的博士,現在只是要國立的大學出缺,
履歷就如雪花般的飛來,此外,私立大學也不是剛畢業博士的選擇,
面臨大學評鑑的壓力,私校多以拉攏退休教授副教授為優先,
因此在整個「國內」剛畢業的博士就業市場面,也開始漸漸面臨蕭條的狀況,
之前的擴大就業方案,國科會就擴大了博士後研究的員額,
透過這樣的方式,舒緩了很多國內年輕博士的就業壓力,然後,這也非長久之計啊!
看到日本博士目前也面臨這樣的困境,臺灣也應該要深引為鑑,
當這壺壓力爐還沒全面爆開之前,應該要盡早想辦法及時因應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日本博士悲歌 近半無頭路(引自中時新聞網)

博士代表在學術研究上的一定成就,但這種成就似乎越來越難轉化成生活事業上的成就,在日本,這種情況尤其嚴重。

 根據一項在日本的調查,獲得博士學位後能夠順利找到安定職業的人不到六成。一名現年四十六歲、東北大學理學博士表示,他取得學位後十年間,曾經應徵大學教員工作一百多次,從來沒被錄取過,為了生活,他當過補習老師、圖書館員、學校警衛,十年來,收入最多的一年也只有一百五十萬日元年薪,合台幣只有五十二萬多元。

對於文科博士而言,這種焦慮更嚴重,早稻田大學文化人類學博士生、28歲的牛山美穗對前途就感到非常不安。論文完成後,她打算將論文送到一些大學,希望找個助教之類的職位,她說:「哪都行,只要有個正規工作」。

一般日本公司不太願意接收博士,調查數據顯示,日本博士受聘於日本企業的機會遠低於其他先進國家。美國每三個博士,就有一名被企業吸收,但在日本卻是六對一的比例。

日本公司喜歡招收生龍活虎的年輕人。三十來歲的年輕博士,被企業主認為屬於激情不再的一代。

日本一家專門為博士找工作的人力公司表示:日本博士就職市場很小,其實只需一半的博士就夠了。若要避免出現更多貧困博士的局面,當局就必須重新限定博士名額。不過日本學界反對縮限博士名額,他們認為如果高學歷人士少了,將會影響日本的國際地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inyuzhun 的頭像
    linyuzhun

    都市者的凝視—The Urbanist Gaze

    linyuzh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