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會產生產業集群?產業集群發展的動力是什麼?它的演變過程如何?它與區域產業生態環境有何關係?如何通過產業集群這種產業組織形式來提高區域整體生產效率、增強產業國際競爭力?對眾多產業集群現象的理性思索促進了產業集群理論的誕生和發展。
然而,“亂花漸欲迷人眼”,對產業集群的理論研究還遠未深入到產業集群機理的層次。因此,對產業集群的內在機理進行比較深入和系統的研究,是揭開產業集群產生與發展之“謎”的必經途徑。

“機理”原是物理學概念,本意指機械內部組織結構之間的互動關係及功能原理,後被生物學和醫學借用過來。醫學上對機理的研究,歷來被認為是對生命本質的研究,是弄清生命障礙和疾病的重要一環。引申到經濟學上的產業集群機理具有以下特點:(1)原始動力性,機理是集群企業生命的機能,是企業生命最本質、最核心的動力源,產業集群機理決定集群企業的生命狀態及其活力;(2)組織互動性,機理是產業集群內部的組織結構,是集群企業生命運動有機聯繫和互相作用的生態鏈;(3)功能導向性,產業集群機理具有對集群企業功能的導向作用,機理決定集群功能的性質與狀態。地理集中僅僅是產業集群的外在現象,而產業集群產生、形成和發展的內在動因必需通過機理來認識。

研究產業集群機理,必需解釋產業集群產生的根源、演化的動力、內在的功能以及集群與所在生態環境的相互作用關係,這是一個全新的課題,對於拓展產業經濟學研究範疇、探索區域增長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;對於我國增強產業國際競爭力、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具有實踐參考價值。
更重要的是:研究產業集群機理,對於如何認清政府在產業集群發展的地位、角色、能力意義大矣!即要防止某些官員好大喜功,“為所欲為”;也要防止某些官員不思進取,“無所作為”。同時,闡明了產業集群機理,對於實業界是一個“行動的指南”,至少企業家知道哪些產業是適合於集群發展的(關於這一點,我的一貫思想是,產業集群和產業擴散是一枚硬幣的兩面,產業集群不是產業的唯一空間存在形式,產業是選擇集群還是擴散或其他空間組織形式,按照經濟學的表述,取決於聚集經濟性的大小,如果按照數學方式,精確地說,是邊際聚集收益遞增、遞減或雞蛋。),從而讓實幹家能夠順勢而為(選擇集群還是不集群等等),提高產業績效。

另外,關於產業集群機理研究與各個具體產業集群的案例或實證研究,二者根本不矛盾,本身是一個相互補充的關係。對產業集群機理的認識不可能一步到位,它需要經過無數的學者不斷地思考、探討,“碰撞出思想的火花,並且在實證研究中得到檢驗;然後,又隨著新的思想和新的實踐,從而不斷完善和發展”,最終,關於產業集群機理的“真理性顆粒”將會得到大多數學者和實業界的認可。

最後,關於產業集群機理研究更加側重於理性思考。
機理研究本身就深入到事物的本質規律。誠然,不同行業的產業集群具有差異性,就如同我們的世界具有五彩繽紛的蝴蝶一樣;但是如果因為蝴蝶的多樣性就否認蝴蝶從“求偶、產卵、幼蟲、化蛹、羽化、采蜜到逃避天敵等”這一亙古不變的生命機理,那麼就只能說明我們本身對“機理”這一概念有著太多的歧義。
套用一句哲學術語,產業集群機理是“同一性”,各個行業的不同產業集群是“多樣性”,對產業集群的研究本身就是一個“同一性與多樣性的統一”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nyuzh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