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看到新聞一則,報導張忠謀在「台灣半導體展」會議上提出的一個觀點,
他認為台灣的產業為了要跟西方接軌,必須要減少不必要的休假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轉載自中時電子報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060504/19/33jnd.html
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昨日主動提起兩岸議題,他主張台灣如果要達到規模經濟,兩岸應以合作取代目前的「零合」局面,唯有透過「創新」與「策略思考」,才能突破成長極限。張忠謀表示,台灣在90年代以後,經濟與社會改革顯得停滯,為了與西方接軌,「台灣應該取消不必要的休假」。
張忠謀說,要突破成長極限可從三個方面下手,一是提升創造力,二是提升合作規模,三是策略思考。催生「世界級的大學」,雖然不是提升創造力的所有答案卻是一個好的開始。
張忠謀說,半導體業是一個起伏很大的產業,他在半導體界50年,看過許多高階經理人,在短期的波動中,迷失在短線的戰略上,失去長遠的目標,從長遠角度,台灣小到產業大到國家,都應該跳脫短線競爭思考,以合作取代競爭,才能追求長期共同利益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我一直在揣摩張董事長提出減少休假這樣的觀點的利益為何,
是他真正想要強調出休假對於生產力的浪費,還是記者曲解的他的意思,
就世界的潮流而言,似乎適度的休假並不會對於生產造成多大的落後,
而且就西方的國家而言,似乎外國更重視休假,
法國是個具有創意的國家,可是他一年除了國定假日外,大概會有兩個月的休假期間,
似乎也沒人會去質疑他的創新能力,
美國也是一個具創造性的國家難道他的休假比台灣還少嗎?
創意這種東西,並非坐在那邊上班就可以一直源源不絕的生產出來,
我想適度的休假、休息,與不同的人接觸,或許才會有新的想法出現吧?
所以如果上面的報導屬實,那我實在試想不懂張董的用意為何?
難道是台灣休假太多,影響到他的工廠生產力了嗎?
現在台灣必須走向以研發為主的創新型產業,生產力並非用產量來計算的思維下,
減少休假是否真的有助於提升創造力呢?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nyuzh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